歷史沿革
海南州在秦漢以前屬羌戎地,這裡的先民已進入銅石並用時代,有了原始的採集業和農業。
西漢前期,海南地區已納入中央王朝建制體系,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金城郡設河關縣,轄今貴德、共和東部地區,受“護羌校尉”節制。漢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設西海郡,其轄地包括今共和、興海兩縣的大部分地區。
東晉以後,今貴德和共和分別為前涼、後涼、北涼、吐谷渾管轄。建德五年(576年),北周收復黃河以南地區建廓州,轄今貴德、貴南等地。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廓州為澆河郡,今貴德、貴南兩縣為其屬地。大業五年(609年),隋攻陷吐谷渾,新置河源、西海二郡,轄今興海縣大河壩以南、同德、共和地區。
唐天寶十三年(754年),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收復九曲之地,在黃河以南置澆河郡及宛秀軍等。至德元年(756年),地入吐蕃。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唃廝囉首領溪巴溫據今貴德,建溪哥城。大觀二年(1108年),宋軍收復溪哥城,改建積石軍,轄今貴德縣及其以東地區。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金攻占積石軍,今海南東南部地區歸金管轄。
元至元八年(1271),於今貴德設貴德州,屬吐蕃宣慰使都元帥府管轄。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貴德州歸陝西行中書省河州路管轄,轄今貴德及其西南地區。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將貴德州改為歸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改歸德州為歸德守御千戶所,隸臨洮府河州衛。洪武十年(1377年)復稱歸德州,轄今貴德及貴南部分地區。今海南其他地區,屬朵甘都司答思麻萬戶府和必里千戶所管轄。
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朝在今貴德縣設歸德所。雍正二年(1724年),今貴德黃河以北地區歸西寧縣管轄。是年,在今貴德設“欽差總理蒙古番子事務大臣公署”,後移駐西寧,管理包括今海南州在內的廣大牧區。雍正四年(1726年),歸德所改隸甘肅臨洮府。乾隆三年(1738年),歸德所改隸西寧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歸德為貴德,並改設為縣,置縣丞。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置貴德廳,設撫番同知,隸西寧府,轄今海南黃河以南的貴德、貴南、同德等地。
民國二年(1913年),改貴德廳為縣,歸甘肅省西寧道管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11日,劃湟源縣之恰卜恰地區和西寧縣之上、下廓密地區設共和縣,縣治曲溝大莊。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劃貴德縣之魯倉、汪什科及察罕諾門汗牧地設同德縣,縣治拉加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省政府設大河壩設治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青海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轄同德縣、南屏設治局(今貴南魯倉地區)、河曲設治局(今同德石藏寺一帶)等。民國三十年(1941年)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僅轄同德一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設治局為縣,縣治舊大河壩。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南屏設治局撤銷,將同德縣的魯倉一帶劃歸貴德縣,茫拉、沙溝、拉乙亥等小塊農業區仍歸同德縣管轄。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撤銷,同德縣直屬青海省政府領導。
1949年9月18日,貴德縣解放,成立貴德縣人民政府,縣治河陰鎮。9月25日,共和縣解放。9月27日興海縣解放。1954年5月,遷至恰卜恰。9月中旬,同德縣解放。1953年8月,遷尕巴松多。1960年,遷子科灘。1951年11月20日,同德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6月,共和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3月,興海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1953年3月,貴南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7月17日,改稱貴南縣人民政府。1953年12月6日,海南藏族自治區成立,轄貴德、共和、同德、興海、貴南5縣。州治共和縣恰卜恰。1955年7月28日,海南藏族自治區更名為海南藏族自治州,轄縣未變。1978年4月14日,中共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工作委員會和海南州革命委員會龍羊峽辦事處(縣級)成立,州轄縣遂增至6個。2001年8月,龍羊峽工委及行政委員會撤銷,州轄縣恢復為5個,即共和、貴德、同德、貴南、興海,迄今未變。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海南藏族自治州轄共和縣、貴德縣、貴南縣、同德縣、興海縣5縣。 州人民政府駐地共和縣恰卜恰鎮。
行政區 | 下轄地區 |
共和縣 | 恰卜恰鎮、倒淌河鎮、龍羊峽鎮、塘格木鎮、石尕亥鄉、沙珠玉鄉、鐵蓋鄉、廿地鄉、江西溝鄉、黑馬河鄉、切吉鄉 |
貴德縣 | 河陰鎮、河西鎮、拉西瓦鎮、常牧鎮、河東鄉、新街回族鄉、尕讓鄉 |
貴南縣 | 茫曲鎮、過馬營鎮、森多鄉、茫拉鄉、塔秀鄉、沙溝鄉 |
同德縣 | 尕巴松多鎮、唐谷鎮、巴溝鄉、秀麻鄉、河北鄉 |
興海縣 | 子科灘鎮、河卡鎮、曲什安鎮、溫泉鄉、龍藏鄉、中鐵鄉、唐乃亥鄉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東部,因地處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之南而得名,素有“海藏通衢”之稱。海南是青藏高原的東門戶,東與海東地區和黃南藏族自治州毗連,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為鄰,北隔青海湖與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98°55—105°50′,北緯34°38′—37°10′;東西寬260千米,南北長270千米,面積為4.45萬平方千米,占青海省總面積的6.18%。
地形地貌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四周環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間其中,地勢起伏較大,複雜多樣。全州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點雖根爾崗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在地貌分區上屬柴達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區,青海東部中海拔盆地分區,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區。全州呈北西西—南東東向之盆地與山地相間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貴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興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崗大起伏山地。在這種近東西向起伏相間的格局兩端,西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東為西山—扎馬日崗中起伏山地,這種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於地質構造山斷塊抬升的山地與山間斷陷盆地的差異性升降運動,以及共和盆地東西兩側各存在一個近南北向的構造帶。山地是全州主要地貌類型,占全州陸地總面積的42.3%,丘陵及殘山占全州陸地總面積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占全州陸地總面積的46.7%,其中河谷階地為12.4%。
氣候
海南藏族自治州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其特徵是大氣稀薄,乾旱少雨,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候溫涼寒冷,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涼爽,秋季陰濕多雨,冬季漫長乾燥。由於境內地形複雜,高低懸殊,氣候又顯示出不同溫度的差異,在低溫少雨的共性基礎上,又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個性地方氣候和小氣候特點。境內平均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年平均氣溫以黃河下段谷地為最高,達7℃;共和盆地約3℃;3400米以上地區低於0℃;4000米以上地區在-4℃以下。年較差為24—26℃。境內南部和青海湖濕地區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共和盆地和興海子科灘等地年降水量300—360毫米之間。境內東部、北部及湖濕地區年平均日照2900—3040小時,中部和南部地區年平均日照2690—2770小時。
水文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微鹹水湖,位於州境北部。地理坐標在東經99°36′—100°47′,北緯36°32′—37°15′之間。東西最長106千米,南北最寬63千米,湖面積4573平方千米,湖水總容量854億立方米。含鹽量12.49克/升,礦化度在12.5—13.2克/升之間。湖面海拔3196米,平均水深19.15米。自治州境內河流眾多,主要為黃河水系和青海湖水系河流。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黃河流程411.3千米,入境海拔高程3168米,流量約520立方米/秒,出境海拔高程2161米,流量約640立方米/秒,總落差為1007米,是水電資源的“富礦區”,水電蘊藏量814.37千瓦,可建大中型水電站9座,總裝機容量達1130萬千瓦,(不包括貴德低壩梯級電站總裝機31.5萬千瓦),已建成的有龍羊峽(128萬千瓦)、尼那水電站(16萬千瓦)、拉西瓦(420萬千瓦)、班多水電站(36萬千瓦),羊曲電站正在修建階段,尚待開發建設的有瑪爾檔、爾多、茨哈、山坪4座梯級電站;境內黃河流域主要支流有興海中鐵河、曲什安河、大河壩河和貴南茫拉河、同德巴曲河,水能理論蘊藏量約61.55萬千瓦。規劃電站76座,總裝機容量42.701萬千瓦。其中已建電站38座,總裝機容量為3.079萬千瓦,在建電站3座,總裝機容量15.2萬千瓦;擬建電站35座,總裝機容量為24.422萬千瓦。
植物資源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野生經濟植 物300餘種,其中藥用植物134種,主要藥材類有:冬蟲夏草、唐古特大黃、達烏里龍膽、雪蓮、麻黃、貝母、列當、羌活、鎖陽等;纖維植物有山楊、箭葉錦雞兒、甘草、狼毒等;油料植物有白樺、鹽地鹼蓬、黃精、何首烏等。全州有木本植物36科69屬154種,其中絕大部分是灌木,喬木樹種只有8科11屬20種,能夠形成森里植被的樹種更少。在森林資源中,主要類型有青海雲杉、祁連圓柏林、白樺林、油松林、山楊、青楊等樹種。
動物資源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野生動物鳥類有110多種,獸類50多種。列入國家一類保護的有雪豹、白唇鹿、普氏原羚、野驢、黑頸鶴、金雕、黑鸛等7種;列入國家二類保護的有豺、石貂、麝、水獺、荒漠貓、兔猻、馬鹿、黃羊、岩羊、藏雪雞、藍馬雞、棕熊、盤羊、大天鵝等;列入全省重點保護的有赤狐、艾虎、赤麻鴨、毛腿沙雞、棕頭雞等。其中雪豹、白唇鹿、普氏原羚、野驢、黑頸鶴等是青藏高原的珍奇異獸。黃河灘地濕地水域是貴德縣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區域,主要魚種有:鯉魚、草魚、鯽魚、鰱魚、裸鯉、鮎魚、虹鱒魚等。主要經濟水產品有四大家魚、螃蟹、龍蝦等,名、特、優品種有鯉魚、螃蟹、龍蝦等。
礦產資源
海南藏族自治州已發現的礦種有58種礦藏,已探明的主要礦種有銅、鉛、鋅、白鎢、金、大理石等,銅儲量相當可觀,占全省保有資源儲量的20%以上。 上資源儲量表的有24種,占全省上表礦種83種的28.92%,礦區數最多的有色金屬(銅、鉛、鋅)礦產,產地數分別達到5、6、6處,貴金屬(金、銀)也是海南州具有相對優勢的礦產資源。全州共發現有能源礦產煤、石油2種;黑色金屬有鐵、錳2種;有色金屬有銅、鉛、鋅、鎳、鎢、錫、銻、汞、鉬9種;貴金屬有金、銀、鉑、鈀4種;稀有稀散元素有鈮、銣、鎘、鈹、鉭、鍺、鎵、鋰、硒9種;豐金屬礦產有砷、硫鐵礦、磷礦、脈石英、膨潤土、螢石、白雲母、泥炭、鉀長石、石灰岩、蛇紋岩、飾面用大理岩、砂石、粘土15種;放射性礦產鈾、釷礦2種;水氣礦產有礦泉水、地下熱水、地下水3種。累計發現的各類礦床、礦點和礦化點約270處(按產地統計),其中,礦床35處,礦點94處,礦化點141處。據統計,海南州已上表的24種礦產資源中,有8種保有資源儲量在全省排名第一,分別是銅、錫、銻、汞、鉑族、鍺礦、鎵礦、飾面用大理岩;排第二位的有鉛、鋅、銀、飾面用花崗岩;排第三位的是金。
人口
2018年末全州常住人口47.6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9萬人。按城鄉分,城鎮常住人口20.4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2.9%,比上年末提高6.1個百分點;鄉村常住人口27.2萬人,占57.1%。少數民族人口37.24萬人,占78.2%。全年人口出生率11.8‰,比上年低0.47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3.5‰,比上年提高0.2個千分點。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8.3‰,比上年低0.7個千分點。年末全州戶籍人口47.03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10.67萬人,占總戶籍人口的22.7% 。
經濟
綜述
2018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8.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8.77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71.51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47.90億元,增長2.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5.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0.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3346元,比上年增長5.3%。
2018年全州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09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全年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4.55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3.32億元。省定監測點共和地區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水平上漲1.7%,商品零售價格水平上漲2.3%。
2018年全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45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1.3%。其中,稅收收入6.36億元,增長4.1%;非稅收入4.09億元,下降2.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07.42億元,增長11.0 %。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89億元、增長12.9%,公共安全支出3.85億元、增長5.7%,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15.91億元、增長21.2%,教育支出17.52億元、增長10.4%,科學技術0.3億元、下降43.4%,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8.81億元,增長5.9%,節能環保3.99億元、增長3.4%,城鄉社區3.57億元、下降24.5%。
第一產業
2018年,種植業和畜牧業全年全州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0.56萬畝,比上年增加4.39萬畝,增長3.5%。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8.57萬畝,比上年增加3.3萬畝。其中:青稞41.69萬畝,增加3.09萬畝;小麥21.86萬畝,增加0.6萬畝;馬鈴薯2.36萬畝,減少0.47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48.16萬畝,增加0.62萬畝,其中,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1.34萬畝,增加0.22萬畝。中草藥材2.57萬畝,增加0.35萬畝。蔬菜播種面積4.25萬畝,增加0.05萬畝。全年糧食產量12.58萬噸,增長4.3%;油料產量3.81萬噸,增長5.4%;中草藥材產量0.16萬噸,增長2.2倍;蔬菜產量6.34萬噸,增長1.9%。
全年全州育活仔畜195.27萬頭(只),比上年下降1.9%,仔畜成活率95.12%,下降0.8個百分點;成畜死亡6.64萬頭(只),死亡率1.44%,提高0.3個百分點;年末草食畜存欄456.02萬頭(只),下降1.4%;各類牲畜出欄219.27萬頭(只),增長4.2%,出欄率47.43%,提高1.2個百分點;商品率43.21%,提高2.2個百分點。全年全州肉類總產量5.85萬噸,增長9.5% 。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年全州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5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38.2%;股份制企業增加值下降63.5%。按門類分,採礦業增加值下降100.0%,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7%,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25.7%。
全年全州規模以上工業9個行業中,2個行業增加值較上年呈增長態勢。
規模以上新能源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2.6%,增長20.4%。其中,光伏發電增加值增長14.0%、風力發電增加值增長165.8%。
截至2018年底,全州4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7億元,增長5.3%。實現利潤總額12.5億元,增長39.7%。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虧損0.9億元,虧損企業8戶,虧損面21.6%。
全年全州建築業增加值16.2億元,比上年下降24.1%。年末全州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4個,比上年末增加6個,勞務分包2個,比上年末增加1個。四、固定資產投資與房地產開發全年全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口徑增長24.0%。其中,州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3%。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按投資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長32.4%;民間投資增長8.2%。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4.1%,其中,新能源發電行業投資增長60.5%;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5.0%。全年全州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24.3%。房屋施工面積6.63萬平方米,下降20.1%;商品房銷售面積0.78萬平方米,下降78.6%;商品房銷售額0.24億元,下降76.7%。
第三產業
2018年,全年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31億元,比上年增長6.8%。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1.94億元,增長8.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37億元,增長4.3%。按行業分,批發業消費品零售額3.37億元,增長6.4%;零售業24.91億元,增長6.0%;住宿業0.32億元,增長49.3%;餐飲業3.71億元,增長10.4%。。
截至2018年底,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04.47億元,比年初減少4.96億元,下降2.4%。其中,全州住戶存款餘額94.04億元,比年初增加5.0億元,增長5.6%;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20.15億元,增加0.24億元,增長1.2%;廣義政府存款餘額90.28億元,減少10.21億元,下降10.2%。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12.87億元,較年初增加14.45億元,增長14.7%。住戶貸款餘額40.90億元,增加4.12億元,增長11.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71.97億元,增加10.33億元,增長16.8%。全年全州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59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壽險保費收入1.18億元,增長3.5%;財產險保費收入1.51億元,增長17.4%;健康險保費收入0.77億元,增長32.6%;意外險保費收入0.13億元,增長30.6%。全年保險賠付額1.44億元,增長19.3%。其中:壽險賠付額0.41億元,增長64.2%;財產險賠付額0.63億元,下降4.2%;健康險賠付額0.34億元,增長30.1%;意外險賠付額0.06億元,增長58.1%。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全州累計開展農牧民科技培訓131期,培訓10188人次。全州開展科普活動11次,發放科普讀物和資料5萬冊。申請專利63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38項、外觀設計專利23項。授權55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32項,外觀設計21項。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家,科技型企業1家。海南創新平台2家。引進推廣22項實用新品種新技術。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全州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85所(寄宿制中國小70所,在校生67273人),在校學生102130人。其中:國小54所,在校生43645人;中學25所,在校生31482人;幼稚園302所,在園幼兒21680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生11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5312人。全州教職工總數7115人,擁有專任教師608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77%,國中階段淨入學率達到95.99%。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全州共有藝術專業表演機構1個,圖書館事業機構6個,文物事業機構2個,民眾文化事業機構6個。年內開展各類文體活動561場(次),文化三下鄉活動達354場(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底,全州擁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72家,其中,州級公立醫院2家,縣級公立醫院9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家、衛生監督所6家,婦計中心6家、中心血站1個,血庫2個、鄉鎮衛生院40所;共開設病床2751張,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5.9張。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5.5人。全年全州孕產婦、嬰兒、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0/10萬、13.76‰、18.7‰。
年末全州共有養老服務機構20個,社區服務站49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底,全州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58628人,比上年末增加49人。其中,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7323人,增加643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219206人,減少660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22099人,增加66人。全州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3404人,比上年末增加10224人。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37122人,增加2592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386282人,增加7632人。全州失業保險參保18774人,增加716人;工傷保險參保31951人,增加2856人;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參保22281人,增加1597人。年末全州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9429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37673人。。
交通運輸
海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海牧區與東部農業區的連線地帶,居於“三江源”生態保護區和“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的腹心區域。 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州府所在地恰卜恰鎮為中心,國道為109線,214線、省道西久線為主骨架,州、縣地方道路為脈絡,內同黃河兩岸五縣,邁40個鄉鎮的“四橫”、“三縱”公路網路。
截至2017年底,海南藏族自治州公路通車裡程12304千米,增長3.8%;營運車輛保有量3700輛,其中,公路旅客營運車138輛,公路貨物營運車3562輛。
風景名勝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主要有煙波浩渺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青海湖;文成公主進藏途經的日月山,“天下江河皆東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淌河;有以庫容量最大、大壩最高、發電機單機容量最大的龍羊峽水電站;被譽為“青海小江南”的塞外古鎮河陰鎮;神山古剎賽宗寺;伏俟古城、同德河北林場、直亥雪山等名勝古蹟和自然景觀。
青海湖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是中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
橡皮山 | 伏俟城 | 甲乙寺院 | 倒淌河 | 嘛呢石山 |
德吉灘 | 北山灣曲溝度假村 | 委曲溝度假村 | 龍羊峽 | 南海殿 |
珍珠寺 | 文昌宮 | 興海賽宗寺 | 阿什貢丹霞地貌 | 德吉溫泉 |
直亥旅遊景區 | 同德石藏景區 |